(一)胸痛
1.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、神志、舌象、脉象、尿量、保持呼吸道通畅。
2.遵医嘱予中药金黄膏取阿是穴贴敷疗法, 绷带固定的同时强调宣泄肺气。
3.遵医嘱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:取阿是穴改善局部气血运行,缓解疼痛。方药:三七15g、鸡血藤15g,大黄15g,厚朴15g。
4.遵医嘱腕踝针:针刺点R1、5、L1、5
(二)胸闷、呼吸困难
1.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、循环的变化, 观察呼吸的频率、节律、深浅度;监测血压、血氧饱和度。
2.遵医嘱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,指导患者半卧位,深呼吸,有效咳嗽咳痰。
3.遵医嘱予肋骨固定带外固定,松紧适宜,注意观察皮肤情况。
4.恢复期时予四肢关节屈伸功能锻炼,渐进式行扩胸运动。
(三)咳嗽咳痰
1.鼓励和协助患者排痰, 可用手轻轻固定伤侧肋骨, 轻拍患者背部以利痰液排出。
2.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频次、颜色、持续时间。
3.遵医嘱药物雾化吸入以助痰液排出, 保持呼吸道通畅, 预防感染。
4.遵医嘱予大椎、天突、肺俞、心俞穴穴位贴敷清热化痰,肃肺止咳治疗。
(四)纳呆
1.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及舌质、舌苔的变化,保持口腔清洁。
2.监测营养指标。
3.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脾俞、胃俞、中脘、足三里穴位调理脾胃。
(五)便秘
1.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 定时有意识地引导排便。
2.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, 多选用润肠通便的食物使粪便软化, 利于排便以及多饮水。
3.遵医嘱取中脘、大横、神阙、关元穴腹部穴位按摩,每日做2~3次,每次10分钟促进肠蠕动。
4.遵医嘱予艾灸:取穴:气海、足三里、神阙穴,每穴10~15分钟, 每天1次益气润肠。
(六)睡眠型态紊乱
1.遵医嘱予耳穴贴压:取神门、心、肝、胸、皮质下五个穴和中安神治疗。
2.遵医嘱予患者中药熏洗安眠补气,并予按摩足底涌泉穴,以助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