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症状/证候施护
(一)胸闷、胸痛
1.密切观察胸痛的部位、性质、持续时间、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,遵医嘱监测心率、心律、脉搏、血压等变化。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,汗出肢冷时,立即汇报医师。
2.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,必要时给予氧气。
3.遵医嘱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或速效救心丸,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,并观察疗效。
4.遵医嘱穴位贴敷:山奈、半夏、制南星、肉桂、细辛、川芎各30g 碾成粉剂,然后取40g 中草药粉剂加60mL 白醋按1∶1 比例调成糊状。选取心俞、膈俞、脾俞、肾俞等穴位。
5.遵医嘱耳穴贴压(耳穴埋豆):取穴心、神门、交感、内分泌、肾等穴位。
6.遵医嘱中药泡洗:常选用当归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。
7.中药离子导入治疗:当归30g丹参30g红花30g桃仁15g钩藤30g络石藤30g羌活30g。取穴心俞
8.寒凝血瘀、气虚血瘀者取穴隔姜灸,选取心俞、隔俞、膻中、气海等穴位,每日交替施灸,也可取穴选用艾条灸,取穴足三里、内关等穴位。
(二)心悸、气短
1.观察心率、心律、血压、脉搏、呼吸频率、节律,面唇色泽及有无头晕、黑蒙等伴随症状。
2.遵医嘱穴位贴敷:甘遂、元胡、细辛、白芥子组成,选择两组穴位交替贴敷,即内关、心俞、脾俞、关元穴及厥阴俞、膈俞、巨阙、足三里。
4.遵医嘱中药泡洗:选用红花、当归、川芎、薄荷、艾叶等药物,伴失眠者配合按摩涌泉穴。
(三)便秘
1.腹部按摩:顺时针按摩,每次15~20分钟,每日2~3次;
3.耳穴贴压(耳穴埋豆)便秘主穴:大肠、三 焦、脾、皮质下
4.中药定向透入治疗(药方大黄粉):神阙、天枢、大横
5.中药泡脚(便秘方)
6.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~300ml(消渴患者除外),15分钟内分次频饮;
7.虚秘者服用苁蓉通便口服液;热秘者口服黄连上清丸或麻仁丸;热毒血瘀者遵医嘱大黄煎剂200ml灌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