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特色治疗护理
(一)内服中药
1.中药汤剂一般饭后温服。寒凝血瘀者偏热服;热毒血瘀者偏凉服。
2.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,麝香保心丸、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。须密闭保存,置于阴凉干燥处。
3.三七粉用少量温水调服,或装胶囊服用。
4.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宜饭后服用,如冠心丹参胶囊、通心络胶囊、血栓通胶囊、银杏叶片、血府逐瘀口服液等。
5.宁心安神类药睡前半小时服用,如枣仁宁心胶囊、琥珀粉等。
6.补益类药饭前服用,如滋心阴口服液、补心气口服液等。
(二)注射给药
1.中药注射剂应单独输注,须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;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,建议用生理盐水间隔,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。
2.使用活血化瘀药注意有无出血倾向。常用药物有丹参、丹红、红景天、血栓通、参芎、舒血宁、红花、灯盏细辛、苦碟子等注射液。
(三)特色技术
1.穴位贴敷心脉通贴散( 组成: 麝香1 g,冰片20 g,白芥子100 g,降香200 g,石菖蒲200 g,全蝎200 g,川芎300 g,三七粉400 g选穴膻中、厥阴俞( 双侧) 、心俞( 双侧) 、内关( 双侧) 、三阴交( 双侧) 。每日1 次, 每次30 min。
2.耳穴贴压(耳穴埋豆)胸痹心痛(气虚血瘀)心,配穴:神门、肝
胸痹心痛(气阴两虚、心血瘀阻)主穴:心,配穴:枕、肝
胸痹心痛(气滞血瘀)心,配穴:皮质下、交感、肝
胸痹心痛(痰瘀互结)主穴:心,配穴:脾、胃、三焦
3.中药泡洗太子参15 g,红花25 g,丹参50 g,制草乌25 g,生甘草30 g,制川乌25 g,川芎25 g,桂枝25 g,诸药加水1000 mL浸泡30 min,煎煮30min取汁倒入足浴盆,患者双足置于盆沿熏蒸,待水温降至45℃~55℃时双足放入盆内泡足40 min,2周为一疗程
4.中药离子导入当归30g丹参30g红花30g桃仁15g钩藤30g络石藤30g羌活30g。取穴心俞
5.艾灸 神阙、足三里